《Business Ecology商业生态》杂志与苏州工业园区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国际 商学院共同合作,邀请来自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的权威专家,在苏州工业园区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中心楼举办CSR学习日,更好地促进苏州工业园区企业CSR的项目进展。
中国CSR(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备受争议的“血汗工厂”开始,关于供应链和劳工利益的问题,是CSR最初涉及的话题。之后,从国家层面到 企业自身,都开始尝试各种CSR的活动。现如今,CSR不仅仅是企业形象问题,或只是企业慈善行为,而是关乎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
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华威濂教授从宏观的角度,给出了中国CSR整个发展历程的大图景。华威濂在中国生活多年,曾担任拜耳(中国)的CSR 部门副总监, 他见证了CSR在中国发展的整个过程。“虽然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就,但相伴随的是社会贫富差距增大、环境污染严重。 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越来越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都体现了这种转变。中国试图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他还提出, 企业的目标是创造利润,设立CSR部门,可以帮助企业节省资源及物质材料,创造的是价值,这个价值是包含经济和社会两个效益的。
除了CSR,有关“社会企业”的话题也在最近几年逐渐兴起。而在这方面,香港和台湾都走在了社会企业创业大潮的前列。香港丰盛学会社企主席纪治兴在投身于社会企业的事 业之前,曾担任HP惠普全球副总裁,有着丰富的跨国企业管理经验。“企业借与非营利团体合作解决社会问题的慈惠形式,可以探索社区和企业的需要,从而孵化出业务创新或倍 增成本效益的点子……这过程不单令员工因其中的意义而更投入工作,亦令业务表现更好。”
另外,本次CSR创新周活动还包括了在苏州工业园区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的为期两周的生态展览。这场展览从4月10日开始,是《Business Ecology商业生态》杂志“500个纸箱 的智慧之旅”的一站。这场展览采用了12个定制木展示框作为主要展览工具,以一种低碳、环保的搭建风格,创造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立体空间,呈现出不同主题的原创CSR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