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
近日,在安吉县举行的寻找最美教师颁奖典礼上,安吉农商银行和安吉美颂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捐资200万元,奖励10名最美教师和600多名美丽教师、美丽导师、美丽班主任等。据悉,这两家企业共捐资800万元,用于近5年优秀教师奖励。
逐利是企业的本性,然而,逐利与“让利”并不矛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也可以相得益彰。安吉县这两家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人点赞的同时,无疑更能收获社会的点赞、市场的点赞和长久的竞争力。
从安吉县这两家企业,笔者联想到德清的两家企业:去年,浙江国遥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分公司,联手出资20万元设立助学基金,资助报考地理信息及相关专业的德清籍大学新生。受资助学生毕业后如果愿意到这两家企业的话,还可以被优先安排工作。
或许有人认为:与其捐资,不如投资,几百万的捐资奖励教师固然是件好事,但这能带来多少企业利润?或许有人担忧:资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固然彰显社会责任,但万一他们不来就业,这些资助金岂不是白扔了?算算眼前账,这不无道理,但长远来看,这些看法与担心是多余的、短视的。或许短期之内,社会责任转化不成企业利润,但社会责任的意义却远远不是眼前利益所能衡量的。
生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用工荒问题……近年来,一个个热点问题被舆论广为关注,刺痛了社会的敏感神经。然而究其原因,这些问题之所以频频发生,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不无关系。有些企业认为,升级治污设备“成本高代价大”,却换不来相应的利润,于是花在生态上的钱能少则少;有的企业觉得,添加剂可以增加产品卖相,带来更多利润,于是食品安全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还有些企业,视劳动者为劳动力,习惯将员工看作是“成本”而非财富,不愿在员工权益和福利上主动加大投入,频频遭遇“招工难”、“留人难”。事实证明,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失去的不只是人们的点赞声,更是市场的青睐。那些不愿主动转型的高能耗企业,逐渐成为被整治、被淘汰的对象;那些视安全于不顾的食品企业,让人敬而远之、谈之色变;那些不得人心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招不到工人,机器设备无法全部运行,不得不放弃部分订单。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一些企业热衷于捐资助学、致力于改善环境、潜心于绿色转型……这些都是值得大力提倡企业社会责任。毫不夸张地讲,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方向;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一种长期投资,也必将为企业带来更有价值的回报。
来源: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