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CSR研究
CSR优秀案例CSR CASE
CSR研究
2016,责任中国生机依旧
来源: 发布日期:2016-3-30 点击次数:3899次

“CSR已死”,这一观点在2016的春天进入人们视野,但凡对CSR有过了解的人听到这样的论断都不免感到惊讶。其实这一担忧在国际上已是老梗,早在2011年卫报记者就曾发表名为《CSR is dead, long live social enterprise》的文章,不少报刊书籍充斥着类似的标题,就如埃森哲和联合国这样的机构也陆续研究指出那些笃信CSR的CEO们自身并不确定CSR回报如何。去年十月,巴克莱银行组织了一个国际企业社会责任顶尖专家的辩论会,辩论题目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死掉了么。

国际上的CSR “先驱”们早已陷入对于CSR生存与发展的思考,这股风潮如今也开始席卷我国CSR领域。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已经存在至少十年,CSR真的已死或将死吗?对于当下中国来说,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持否定意见。2015年我国社会责任工作全面推进,政策文件频出,各大奖项争相斗艳,大量事实都在表明我国CSR发展仍旧处于繁荣的上升期,业内各大主流机构都对2016年中国的CSR发展寄予厚望。

2016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一提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直到现在仍旧是无数文章的热门词汇。那么问题来了,理念的深入人心基本实现,但理念的外化于形却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而且就目前来说,这一步也只是迈出,并未落下。2016我们要做的便是牢牢印下这一脚印,有关的十三五的研究课题已经启动,研究出成果,成果转化为实践,从试点到全面推广,这是一条艰巨而漫长的道路。作为企业来说,与时俱进地将五大理念融入发展是现下就应着手开始的,从认识上取得突破,合理规划责任布局,为未来的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社会责任三大标准的出台振奋了全国上下所有的CSR工作者,也是从国家层面为CSR工作正了名。2016年1月1日国标正式实施,这是今后我国CSR工作的基本指导依据,作为喝惯了“洋汤”(G4,ISO26000)的企业来说,是时候改改口味,用我们自己的理念来开展实践。目前国标的效果还没有彻底显现,也正因如此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企业积极学习国标,在企业管理、报告编制中体现国标思想,便是在我国的社会责任规范化进程中充当了先锋表率,抢占了先机,必将有助于企业更好的适应新常态发展。

“中国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从去年开始,这些关于制造的词儿就屡屡出现,不管是哪一种叫法,都向我们清楚的传达一个思想——中国的制造业要转型!政策上的一再强调已经给市场树立了风向标,过去一年中大批制造业的如履薄冰已经预示着当下我国制造业的凌冬将至。中国制造的升级提质是发展的刚性需求,只有早晚而无例外。将责任融入制造就是要求企业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承担起责任,是企业转型升级,寻求可持续发展,以及生存的必然选择。“智能+绿色+责任”将会成为2016年为我国制造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2015年互联网出尽了风头,网络充斥了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与互联网发生“奇妙反应”,这一反应在2016年必将持续。互联网与社会责任的结合,提升了社会责任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对互联网的发展有了正面引导。2016年,互联网必定会与企业进行更为深入的融合,互联网+公益的模式会被更多的组织所接受并信赖,进一步颠覆传统公益事业;大数据在CSR分析和决策中亦将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同时,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信息的透明化将对企业起到更加严苛的监督作用。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企业在通过互联网更高效便捷地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企业应守牢安全底线,严肃对待互联网失责行为。

2015年,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中国海外投资战略与实践有力的助推了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发展布局。无论走出去还是引进来,社会责任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从2015年开始,海外投资相关的CSR指引随着行业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也已陆续发布,并与国际标准接轨。2015年联合国开发署与国资委、商务部首次发布《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6年亦将持续发布。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过程中应“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环保等领域的合作,造福当地民众”,新的一年中,企业海外投资必将更加关注人与社区,加强与当地社区的沟通和交流,避免冲突,实现共同发展。

供给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2015年11月,国家领导人9天内4次提到供给侧改革,可以预见,供给侧改革必定会成为2016的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减库存、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品,重点是要让更多的人把思想解放出来,要敢于担当、敢于挑战。企业应勇于进行技术创新或理念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诚信经营,真正为客户创造共享价值。同时企业家或不同领域中的管理者和创造者,应把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国家融合在一起,真正对社会、对国家负起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依然生机勃勃,充满了机遇,“死亡”一说似乎是无稽之谈,但是我们把这一可能性带到中国现下的场景来分析,不禁要问——我们的CSR发展会不会太快了些?各项政策和改革的实施都与社会责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责任的概念越来越模糊,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社会责任形成泡沫,使它在原本就不牢固的根基上膨胀?这确实值得我们思考。“社会责任已死”这一论断这对我们来说是警醒更是启示,让我们在对未来寄予厚望的同时予以冷思考,剥开上层的泡沫看清责任本质,不断创新、完善责任内涵,使社会责任永葆活力,更好地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者:张璐)


分享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4 www.hncsr.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 豫ICP备2022017388号-1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智慧岛信息产业大厦804室 电话:0371-55656911 传真:0371-5565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