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移动的企业责任观
中国文化讲求人、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承继这一理念,中国移动秉持“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认为履行企业责任是以维护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动态平衡为根本出发点的。因此,中国移动的企业责任观旨在通过善尽责任,创造中国移动与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方之间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
中国移动企业责任观建立在企业责任全球规范的三重底线经济、社会和环境之上,遵循全球500强企业广泛采用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结合中国文化中 “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的民族道德观,阐释为:“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即秉持做优秀企业公民的诚意,以诚信实践承诺,以永不自满、不断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以天下之至诚而尽精益求精,追求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中国移动责任观的出发点是“诚”。“诚”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双重含义:一为“诚意”,诚意是企业责任的源点,是企业做好三重底线责任的根本动机,是中国移动履行责任的出发点和驱动力;二为“诚信”,诚信是企业责任的基础,也是企业对利益相关方承诺的实践,是中国移动履行责任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
“尽己之性”是对三重底线中经济责任的负责态度,也就是企业必须先对自己的可持续运营负责,为顾客提供卓越服务,为投资人创造最大价值。尽己之性也表明企业将秉持严于律己的态度,以高标准实行公司治理,全力发挥所长,追求卓越创新。
“尽人之性”是对三重底线中社会责任的负责态度,也就是企业在追求卓越之余,还肩负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协助社会大众发挥所能,共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尽人之性”就是追求社会和谐发展。我们致力于以信息通信技术“授人以渔”,积极投身国家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协助社会大众发挥所长,共同改善社会生活质量。
“尽物之性”是对三重底线中环境责任的负责态度,也就是企业协助社会发展之余,必须对于其所在的环境负责,为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尽力。我们致力于减少自身运作对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影响,尽力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精神下,以关爱和负责的态度,追求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体现环境和谐发展的责任观。
二、中国移动的企业责任实践
中国移动秉持做优秀企业公民的诚意,以诚信实践承诺,以永不自满、不断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精益求精,追求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承担经济责任方面,中国移动致力于以高标准实行公司治理,追求管理、技术、服务和业务的全面创新,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为投资者创造最大价值,着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通过贡献税收、带动行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与产业链和运营所在地区共同成长。
据专家测算,中国移动所创造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保持在1%以上,同期对国民经济总需求的拉动保持在2%以上,有效发挥了优质国有资产对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中国移动各省市区公司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中国移动以自身的良好发展与业务拓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与中国移动发生业务往来而实现的带动年就业人数已经超过 250万,对国民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中国移动致力于以信息通信技术“授人以渔”,积极投身国家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协助社会大众发挥所长,共同改善社会生活质量,以创造更加美好的信息社会为目标,努力追求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成长。
持续实施“村村通”工程。中国移动自2004年起就积极参与旨在解决农村地区通信覆盖难题的国家“村村通电话工程”(简称“村村通工程”),承担了51%的建设任务。2013年共为7129个自然村新开通电话服务,为9331个行政村新开通宽带服务,帮助1767个农村学校开通宽带。
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农村信息网是中国移动服务“三农”的统一门户与平台,中国移动已完成农村信息网的五期建设,大大加强了对全国涉农信息化产品的平台支撑能力,完善了全国统一的农村信息共享数据库,不断丰富业务种类和信息资源,基本实现了农民务工、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咨询、生产生活与政策法规的信息化。2013年共为6029万农信通客户提供多种惠农信息服务,12582.10086.cn网站访问量稳居国内农业网站第一名。农村信息网已成为广大农民获取涉农信息的重要而有效的窗口,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
投身社会公益。中国移动高度重视企业作为社会一员的公益责任,并成立了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以实践自己投身社会公益的长期承诺。持续推进“中国移动教育捐助提升计划,从2006年起,中国移动每年为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资助建设一批“多媒体教室和爱心图书馆”,培训西部地区校长,建立勤工助学基地,项目实施八年来,公司已累计培训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59,000人,为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捐建爱心图书馆1,910个,捐建多媒体教室880个。从弱势群体需求入手,继续实施“中国移动爱‘心’行动—贫困先心病儿童救助计划”。项目实施三年来,已累计为17,788名贫困儿童提供了免费先心病筛查,为确诊的1,341名贫困儿童提供了免费手术救治。在此基础上,中国移动发挥自身平台优势,积极倡导公司员工以及社会公众发挥志愿精神、投身公益服务,努力以良好的企业公民行动回馈社会。2013年,中国移动再度获得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中的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连续五年荣获中华慈善奖。
在承担环境责任方面,中国移动致力于减少企业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促进资源回收和可再生资源使用,以移动通信特有的方式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创建节约型企业,推动形成节约型社会,推动企业与环境和谐发展。
有效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绿色网络:中国移动持续深化对自身运营活动环境足迹的管理,从网络设备、温控系统、动力系统等方面深入挖掘网络运营节能潜力,全面开发、试点节能新技术,推广节能成功经验,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化业务办理和客户服务,减少运营服务能耗。提倡绿色办公:在企业内部大力普及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信息化办公手段,减少传统办公方式对资源的消耗;不断挖掘办公场所空调、照明系统的节能潜力,大力开展水、办工用纸的节约及回收利用,全面履行做“两型企业”的承诺。2013年,公司实现单位业务量耗电较2012年底下降23%,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下降38%,超额完成全年下降15%的节能目标。
推广“绿箱子环保计划”。中国移动于2005年倡导启动了“绿箱子环保计划”,该活动是中国移动携手合作伙伴启动的一项长期环保行动,通过在中国移动营业厅及合作伙伴的营业场所设置绿箱子回收箱,回收废旧手机及配件,统一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鼓励人们通过回收废旧手机及配件来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该活动至今已持续开展6年多。2013年6月,公司深入开展绿箱子’环保志愿服务月”活动,共有近60,000名青年员工共计回收15,000余块废旧手机电池和配件。为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信息化助力社会环保。随着电子阅读、远程办公、智慧交通等低碳ICT 方案的日益广泛应用,ICT 为社会整体节能减排发挥的推动作用正在显现。2010年5 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其发布的报告《低碳通信方案在中国:减排贡献及减排潜力》中提到,2009年中国移动通过向社会提供低碳ICT解决方案直接带来二氧化碳减排量为5,820万吨,是其自身排放的6.5倍。中国移动正在通过不断创新的个人及行业信息化应用,为引导建立更加低碳环保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变做出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