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下对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产业协同发展的双循环战略要求、绿色建筑的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万物互联的应用等等,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都将成新的挑战。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建筑行业需要紧跟‘十四五’规划步伐,抓住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安永大中华区政府及基础设施事业部主管合伙人杨淑娟在近日安永发布《中国上市建筑公司2020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时如是说。
该报告显示,2020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创历史新高,达到了7.2%,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人民币7.29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1.2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人民币26.39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总产值增速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再创新高,达到人民币42.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5.8%。
杨淑娟表示:“稳固、增长和高效是2020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体呈现的三大特点。数据显示,建筑业增加值连续5年保持增长,可见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随着建筑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总产值持续保持增长。此外,建筑业企业数量增速连续五年增长并达到近10年最高点,而从业人数则连续两年减少,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再创新高,这表明行业实现了高效发展。”
行业实现高效发展
根据报告,上市建筑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61172.86亿元,较2019年增长12.87%,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增速放缓。其中房建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21517.72亿元,同比增长13.54%,安永建造与工程行业主管合伙人沈岩表示:“主要得益于国家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对建筑行业需求的稳定增长形成较强支撑,房地产投资的较强韧性使得以房建为主的建筑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20年末,上市建筑公司总资产合计人民币93674.81亿元,相比2019年末增幅为12.45%,总资产周转率与2019年保持持平。数据显示,交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增长率达15.33%,高居行业首位。对此,沈岩认为:“房建工程和水利电力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近年来受到宏观经济调控,总资产增速放缓。而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快速上升,交通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和良好的市场机遇,交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她补充道:“整体来看交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应继续加强资产投资,以达到包括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在内的一系列目标。”
报告指出建筑行业资产负债率近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全部上市建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74.76%,相比2019年下降了1.37个百分点。
尽管“十四五”期间,中国建筑市场将从中速增长期进入中低速发展期,但中国仍拥有全球最大的建设规模,数据显示,至2025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约为人民币33.10万亿元,相较于2020年尚有人民币6.71万亿增量空间。2020年全部上市建筑公司的新签合同额合计人民币130747.25亿元,同比增长19.24%,新签合同额增势喜人将持续为未来业绩保驾护航。
现金流方面,2020年全部上市建筑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人民币2003.82亿元,同比增长149.66个百分点,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较2019年增加0.58倍。
存量资产迎来盘活契机
绿色建筑助力“碳中和”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经历疫情后我国经济重回发展正轨的关键之年。报告指出建筑行业将会面临更趋复杂的经营环境,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力争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是我国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安永大中华区基础设施咨询主管合伙人朱亚明认为,中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该行业的低碳发展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他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制定一系列激励、监督政策引导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各项建筑节能技术也在日益完善。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建筑业的碳排放,将有力地夯实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
对于建筑这样一个高碳行业的企业而言,这样的目标又意味着什么呢?“高碳行业必须把减少碳排放摆在战略高度,不光是被动应付式的来对待这个问题。企业除了积极规划之外,要有一个具体实施的路径图。”朱亚明表示,安永全球宣布已于2020年底实现碳中和并计划在今年底实现负排放。安永愿意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和经验为中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尽绵薄之力。
对中小型建筑行业企业而言,朱亚明认为其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有如下关键点:首先一定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其中一方面是生产、工艺上的底层应用技术的进步,第二就是数字化技术,赋能的技术上的进步。还有就是要依靠现有的市场机制,包括碳交易市场机制。企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发挥碳交易市场机制的优势。企业需要站在战略高度上看待这个事情。另外,“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很重要。特别是高碳的这些行业,必须要摆脱原有的桎梏走出一条新路。船小好调头可能反而是他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