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责企业评析
CSR优秀案例CSR CASE
失责企业评析
胡立彪:别把社会责任“弄”没了
来源: 发布日期:2015-8-26 点击次数:4860次


   □ 胡立彪

      事发多日后,天津港大爆炸涉事企业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安全评价报告终于低调公布。这份由天津中滨海盛卫生安全评价监测有限公司所做的安评报告显示,瑞海国际在安全预评价中曾被指出了5类40个安全问题,在安全验收报告中则又被指出24个安全隐患需要整改,其中包括“集装箱堆场各类货品的相互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且存在易燃易爆危险货物集装箱堆码超过两层,其他危险货物集装箱有超过三层堆码的问题”。

 尽管在报告附件的安全整改情况中,这24项安全隐患“到2015年2月均已整改”,但实际整改情况到底怎样,人们不得而知。此前新华社报道,瑞海国际副董事长、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长董培军的儿子董社轩称:“当时做安评时,第一家安评公司说不符合规定的地方很多,安评做不下来。后来瑞海国际董事长于学伟说别管了,他来弄,后来又换了家安评公司,结果就弄下来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所谓“均已整改”,也是人为“弄”的。对安评这么重要的事,企业的态度不是谨小慎微、如履如临,而是托门路、找关系私下里“弄”,这反映出其社会责任极其淡薄。

 窥斑见豹。像瑞海国际这样在安评、环评等重大问题上不走心,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不在少数。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4)》显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整体偏低,从300强企业表现来看,近8成企业得分低于60分,处于三星级及以下水平,近5成企业为一星级,仍在“旁观”。安全观念不强、环境意识淡薄,恰恰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很不健全。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在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很让人担心再次发生爆炸污染等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只有企业认识到自身作为细胞的地位和作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个社会经济构架才会健康、安全、稳固。然而从近些年由企业引发的众多公共事件来看,我国许多企业的“细胞意识”尚未形成,仍处于前文所说的“旁观者”状态,而从更深层的角度说,企业的这种状态是对自身成长的自我抑制,是一种幼稚病。对此,有学者曾这样表述:“现在,消费者被逼成了化学家,员工被逼成了法学家,监管者被逼成三头六臂的超人,而我们的许多企业却一直不让自己的社会责任成长,逼其长在‘一米二’以下。”

  事实上,企业幼稚、不成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身体已经长得够大而社会责任等内在的思想观念却一直萎缩,变成侏儒。有学者指出,企业伦理学以社会契约的概念阐释企业社会责任,认为一个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及习俗,在更大范围内规定了人类社会赖以运作的秩序,所以,与商业契约一样,它也是企业必须遵循的社会契约,或者说是“默会知识”。因此,无论这种契约是不是成文法,都一样应该得到尊重,且需要正式的成文法予以保护。遗憾的是,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仍在底线处徘徊,对某些企业来说,能让他们都遵纪守法、不谋财害命就谢天谢地了。于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尺出现矮化的趋势:一年没有违法,就命名为“优秀企业”,两年三年还不违法,那就可以“评星定级”了。这种“弄”法,最终的结果就是把“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庸俗化,并大大贬值。

  企业社会责任丧失,表面看是企业“弄”的,实质上还是市场机制不成熟所致。而市场机制成熟,则不会给企业“弄”这“弄”那的机会,其违法悖道之举,一定会受到严惩。换言之,如果违法成本太低,无序竞争泛滥,企业自然就会放松要求。因此,要让企业重视社会责任,仅批评教育是无济于事的,必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建立起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机制,形成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力量和氛围,由外而内,逼迫企业社会责任成长。


   《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4 www.hncsr.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 豫ICP备2022017388号-1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智慧岛信息产业大厦804室 电话:0371-55656911 传真:0371-5565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