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责企业评析
CSR优秀案例CSR CASE
失责企业评析
以生命安全为底线奠基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21-3-24 点击次数:978次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7412人。

尽管这个数字较2019年的29519人有明显下降,显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进步,但庞大的数字基数,无论从正反哪个角度看,始终都是强烈的情感刺痛,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须医治好这个顽疾。

生产事故发生率高的症结,正在通过一个个惨痛的案例予以展示,而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故,则又不断呈现出症结的新状态和新趋势。

日前发生在吉林化纤公司的5名职工中毒身亡、多人受伤的事故,起因于产生有毒气体的车间排气设备因高压电缆短路而停摆。按说这个故障是可以排除的,起码不是类似锅炉爆炸那样猝不及防,只要在恢复排气后测量浓度允许进入,就能躲过灾难。但工人却在恢复生产过程中吸入了有毒气体。恢复生产是在停摆100分钟后,看来在这100分钟内要么没有做排气工作,要么做了但不达标。甚至有没有检测也未可知。排除短路故障也不是很迅速,不像是训练有素的样子。

为什么如此急于“恢复生产”?根据报道,该公司近期接到大订单,为了完成订单任务,不仅7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而且还增开了第8条,许多人春节都没有放假。这是事故的背景。虽然未必是直接原因,但也不能不探究其中的关联。

化工行业从前年江苏响水大爆炸事故后,成为国家重点治理的行业。国务院安委会不仅一再要求行业“举一反三”对照检查,而且还组织了大规模的检查队伍深入企业探幽发微,不知道吉林化纤检查和自查的结论是怎样。反正相比别的企业,可以说宽容。比如江苏的企业就不一样。由于问题积累太多,尤其是出了响水大爆炸,江苏关停了不少小型化工企业,以至于被有人抱怨为“一刀切”。吉林化纤作为一家国有老企业,倒是没有遇到被“切”的后果,本应该珍惜国家的信任,却疑似因低级的错误而酿造了大灾祸。看来在监管方面,即便不存在宽严标准因地而异的问题,但企业管理者意识深处没有人命关天的底线,就会使任何一个安全环节随时“短路”。单靠上级检查,不可能随时能发现,即使通过了安全大检查,也很可能是上边喊什么就整改什么,没喊的就不理会、不深究。因为有订单,所以就争分夺秒,似乎很尽力。可惜这是让生命安全服从订单,是不惜一切代价服务订单。这样的发展观早就不符合国家政策了,为什么在一些角落还有市场?是否还存在着将伤亡指标与生产产值挂钩的传统做法?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许多安全事故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并非遇到人类未知的科学盲区,也并非遇到人力不可克服的自然灾难,而是不遵守既定的规章。春节期间山东两个金矿接连出事故,至少有一起是不按操作规程作业从而引发灾难。近期发布的四川太平煤矿事故调查报告也指出,该矿2018年1月18日发生的2死3伤的事故,是因为“综采工作面端面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大面积空顶导致顶板冒落,冒落物冲垮挡矸防坠设施,冲击到正在下方作业的人员”。简单而言,就是有章不循。

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最直接的原因是漠视规章,但根源还在于没有摆正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命安全相对立。无数教训表明,在经济发展与安全关系上,“欲速则不达”是一个基本规律,越是急功近利踩安全雷区,得到的往往是更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频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已经越来越成为拖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除此之外,随着汽车普及而引发的车祸死亡人数,相比生产事故的死亡数字更惊人,2019年居然已经高到52388人。

虽然是一个顽疾,但与攻克高精尖的芯片难关相比,彻底解决的难度不会更大。相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十分有利于医治这个顽疾。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只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和体制优势,就一定能够在短时期内力挽狂澜。既然能够实现脱贫攻坚,既然能够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一定也能够控制安全事故不断上升的趋势。

发展经济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安康幸福。安康幸福远不只是经济收入的提高,生命安全同样重要。一个生命的无辜消失,带来的是许多人、许多家庭的心灵创伤,这是无法用钱弥补的。必须彻底告别将生命当作赌注的做法,必须在全民中建立珍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价值观,将生命安全当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底线,切切实实筑牢生命安全的堤坝,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4 www.hncsr.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 豫ICP备2022017388号-1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智慧岛信息产业大厦804室 电话:0371-55656911 传真:0371-55656977